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时间:2021-06-22 信息来源:河北统计局

 

百年沧桑巨变 工业跨跃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建党100年来,全省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沧桑巨变,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内部结构几经变革,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持续转变,呈现出跨跃式发展。近年来,转型升级持续加快,新动能加速集聚,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一、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河北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均诞生于河北。但旧中国长期战乱,工业发展风雨飘摇。新中国成立后,以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项目建设为标志,河北省初步构建了以煤炭、钢铁、纺织、原料药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立足资源优势,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为主导,并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工业经济总量跨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北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52年河北全部工业增加值仅为6.8亿元,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完成了对手工业、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河北工业呈现出稳定发展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到工业化中期的历史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20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545.9亿元,是1978年的49.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每天实现产值112亿元,是1952年全部工业年产值的16.5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038.1亿元,是1978年的74.4倍;实现营业收入42110.1亿元,是1979年的228倍,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6753.8亿元,是1979年的156.7倍。工业经济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工业产品日趋丰富。100年前,河北的机车、水泥、卫生陶瓷、煤炭等工业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但总体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北工业产品品种少、产量低,且多为粗加工初级产品,产品以纱、布、火柴、肥皂、面粉、饮料酒、卷烟、日用陶瓷等初级日用品,原盐、原煤等采掘品,粗钢、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品为主。经过七十多年的接续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全省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工业产品品种从少到多,日趋丰富;产量从低到高,大幅度提升。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纱、布、饮料酒、日用陶瓷等日用品产量分别达到60.7万吨、9.8亿米、201.2万千升和2964.9万件,是1949年的128倍、23.3倍、295.9倍和988.3倍;粗钢、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优势产品增势强劲,产量分别达到24977万吨、31320.1万吨、11717.5万吨和13728.4万重量箱,分别是1949年的67505.4倍、120461.9倍、1148.8倍和380.4倍。生铁、粗钢、钢材产量优势明显,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6.4%4.6%4.3%提高到2020年的25.8%23.7%23.6%。在全国统计的590种产品产量中,河北已有418种产品能够生产,占70.8%;在全国公布的31种产品产量中,河北产量居前10位的有15种,占48.4%。其中,平板玻璃、生铁、粗钢、钢材居第1位。

 

 

  (三)工业行业门类齐全。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工业结构单一,仅在煤炭开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具有一定地位,整体工业层次低,行业残缺不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工业基础不断稳固,工业结构单一的局面逐步被打破,行业层次持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迅猛发展,建成了以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建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为主导的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富有河北特色的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发展更是进入快车道,传统行业优势更加突出,新兴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在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和207个行业中类中,河北已覆盖40个行业大类、184个行业中类,覆盖率分别达到97.6%88.9%。钢铁工业稳居全国第一,2019年营业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为17.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在全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7.1%4.9%6.4%,分别位居全国同行业第4位、第4位和第5位。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2019年营业收入跻身全国同行业第10位,占3.1%

 

  (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100年前,河北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企业数量很少,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五”“二五时期发展,工业初具规模。改革开放后,工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全省工业企业数量成倍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在燕赵大地风起云涌,市场主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20年,全省工业企业达到256212家,是1979年的17.4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达1400家,是1979年的7.8倍。其中,大型企业272家,比1979年增加224家,增长4.7;中型企业1128家,增加996家,增长7.5倍。1949年全省平均每个工业企业产值仅为8.6万元,2020年达到3.1亿元,增长3603.7倍。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00年来,河北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工业结构调整步入快车道,全省工业经济逐步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企业管理实行政企分开,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企业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迈进。

 

  (一)国企改革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企业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结构。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省属企业改革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有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文件和配套政策,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以国有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国退民进,在充分竞争的行业国有企业逐步退出,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日趋深入,国有工业实力增强。2020年,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4521.4亿元,是1978年的102.3倍;实现营业收入10688.9亿元,是1978年的68.9倍。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重要国计民生行业,国有企业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二)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营经济是工业经济的主力,在全省工业企业构成中,以手工业为主的私营经济占到了95.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私营经济比重逐渐降低,到1957年,私营经济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4.6%,进而形成了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一公有制结构。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形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私营企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1016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6.0%;营业收入19477.6亿元,占46.3%;实现利润总额992亿元,占48.7%,私营经济逐渐成为支撑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在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钢铁、食品等全省重点工业行业中,私营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深加工和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1978年,全省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均为空白,2020年,三资企业个数达到61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6%;完成工业增加值占12.6%;资产合计为5889.1亿元,占11.8%;实现营业收入4895.1亿元,占11.6%。同时河北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结构档次不断提升,出口创汇稳定增长。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1%,出口产品覆盖了41个行业大类中的30个。外商直接投资已初具规模,在企业实收资本中,外商及港澳台资本为653.6亿元,占6.2%。一批外商投资企业正在兴起,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河北依托钢铁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下游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劲,行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内部结构由低端向高端持续迈进,产品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快延伸,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95.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3.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8.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4个百分点。从市场主体看,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企业5182家,比2012年增长40.4%,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6.4%;比2012年提高6.5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上看,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层次不断提升,产品提档升级;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等企业对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两新一重发展机遇,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工业迈向中高端势头强劲。

 

  (一)传统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加大优化整合和产品升级力度,组建了河北钢铁和冀中能源两大集团,钢铁产业由大向强迈进。产业集中度提高,2020年,全省有粗钢生产的企业68家,比2012年减少16家。其中,有19家企业粗钢年产量超50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7.7%,水泥生产企业139家,比2012减少79家,41家年产量超100万吨的企业产量占全省的73.6%;平板玻璃企业15家,比2012年减少7家,4家年产量超1000万重量箱的企业产量占全省的51.3%。装备技术优势明显,企业主体装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全省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100吨及以上转炉从无到有,占比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主流;钢铁企业生产普遍实现了连续化和自动化,薄板坯连铸连轧等工艺流程技术全国领先;首钢京唐、邯钢的技术装备水平代表了21世纪钢铁工业技术装备的最高水准。水泥企业直径3.6米(含)以上水泥磨机主导着水泥企业装备水平;5.5米及以上焦炉成为炼焦企业主打装备。

 

  (二)化解过剩产能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按照关小促大、保优压劣、腾笼换鸟的原则,下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实施“6643”工程,加快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去产能步伐,超额完成十三五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累计压减钢铁产能8212.4万吨、水泥产能1194.9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999万重量箱、焦化产能3144.4万吨,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70%157%147%106%。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粗钢、平板玻璃产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38.4%20.6%。钢铁、焦化产能加速向沿海临港和资源富集地区聚集,唐山、邯郸钢铁产能占全省的近80%,保定、廊坊成为无钢市。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增强,2020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4%,比2012年提高2.6个百分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传统优势产能走出去,促进了传统行业产能的优化升级。2020年,海外建成和在建及已备案项目钢铁产能达1295万吨,河钢塞尔维亚公司、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的建成投产,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三)新动能加快集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以创新引领新动能加快集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全省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2.3%,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1%。先进轨道交通、钒钛新材料、医药高端制剂等1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加快建设,实现设区市、省直管县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全覆盖。在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共有12项工业领域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以岭药业、立德电子、中钢邢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1%,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2017-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3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1.8倍,集成电路制造增长64.9%,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增长61.5%,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增长16.8%,风力发电增长14.2%,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增长14.7%,显示器件制造增长12.6%,光电子器件制造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3-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11.8%提高至19.4%

 

 

  (四)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省围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产品向中高端跃升。2020年,汽车产量97.5万辆,是1978年的402.2倍。其中,SUV汽车53万辆,2013-2020年年均增长8.3%。冷轧薄板388.7万吨,年均增长8.9%;镀层板1451.5万吨,年均增长11.5%;单晶硅635.2万千克,年均增长9.4%。新产品加速涌现。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6万辆,动车组404辆;城市轨道车辆180辆;光缆368502芯千米,锂离子电池3525.2万只,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683.9万千瓦,集成电路4705.2万块,光电子器件54亿只,液晶显示屏3210.7万片。一批国字号品牌脱颖而出,省级以上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204家。产品品质迅速提升,工具钢、模具钢、家电板、汽车板、玻璃基板、液晶显示材料、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100年来,河北工业经济从百废待兴到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省工业战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开辟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