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信息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平均工资稳步增长——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时间: 2022-09-19 浏览次数:?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将就业优先政策层面不断强化,着力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全省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等重大战略机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农民工就业创业、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2020年,全省全部就业人员3671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9.2%。城镇就业人员呈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2099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57.2%,比2012年增加807万人,占比提高25.4个百分点。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保持在较低水平,历年来始终控制在4.5%计划目标以内。


10-1.jpg

 

(一)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城镇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开启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新阶段,进行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得到加强,城镇化率大幅提高,2015年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60.07%,比2012年提高13.47个百分点。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城镇吸纳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快于乡村,城镇就业比重逐年提高,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2020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2099万人,比2012年增加807万人,增长62.5%,年均增长6.3%;2020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7.2%,比2012年提高25.4个百分点。


10-2.jpg

  

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业结构显著优化。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促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随着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调整转变,带动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2年的34.9%下降到2020年22.2%,第二产业由34.3%下降到31.9%,第三产业由30.8%提高到45.9%。从2016年开始,呈现“三二一”格局,就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更趋合理。

 

说明: C:\Users\skw-zls\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83564694\QQ\WinTemp\RichOle\MR59CNHSJD1ZPHWQ{ZFC3QB.png

 

(二)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的方针,推出了一系列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完善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城镇国有、集体单位就业人员266.9万人,比2012年减少86.7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7.6%,下降9.4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294.3万人,占52.4%,提高9.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三)就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全省就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全省经济实力、活力、竞争力奠定了基础。2020年,全省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10.62年,比2010年提高0.99年。全省高中(含中专)以上学历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3.8%,比2010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高中(含中专)占15.1%,大学(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8.7%,分别比2010提高2.6和11.0个百分点。

 

(四)新业态成吸纳就业的主体

 

全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兴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就业人员增速提高,缓解了传统产业下滑对就业的影响,成为稳就业和促就业的新引擎。2020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比2012年增长153.3%,年均增长1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2012年增长110.3%,年均增长9.7%。

 

二、全省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82526元,是2012年的2.1倍。

 

(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间的分配差距。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增收主攻方向和路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82526元,比2012增加43868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8.8%。

 

 

(二)工资改革见成效,六成行业增长翻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全面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和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群体工资增长,强化工资指导线作用,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在岗职工工资待遇。2021年,全省19个行业门类中,有12个行业平均工资与2012年相比增长超1倍,有11个行业增长超全省平均。其中“农、林、牧、渔业”增长最快,与2012年相比增长344.1%,年均增长18.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超1.3倍,分别增长161.2%、134.3%和131.8%,年均分别增长11.3%、9.9%和9.8%。

 

分地区看,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9个市与2012年相比增长超1倍,其中保定(含定州、雄安新区)增长最快,增长130.0%,年均增长9.7%。衡水和石家庄(含辛集)增长超1.2倍,分别增长127.6%和120.4%,年均分别增长9.6%和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