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信息

能源发展构建新格局 生态文明开启新征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时间: 2019-09-20 浏览次数:?

 

能源发展构建新格局 生态文明开启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跟时代步伐,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河北能源事业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能源保障能力逐步增强,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为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已经开启,随着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将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上阔步前进。

 

一、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供应和保障能力极大增强

 

能源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北能源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能源品种单一,主要以煤炭生产为主,产量较低,开采能力、科技装备水平较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逐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工业体系。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能源生产基础设施和装备极大改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1981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5502.9万吨标准煤,随后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达到9560.5万吨标准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高值,之后开始小幅下降。煤炭、石油、电力等传统能源生产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最可靠的动力来源。

 

     煤炭工业由弱到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河北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煤炭品种齐全,为焦化、钢铁、化工和电力等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原料,为全省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1975年原煤产量5198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倍。改革开放以后到2013年之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煤炭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经济效益快速提高,技术装备飞速发展,安全生产能力极大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累计生产煤28亿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煤炭工业不断深化改革,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实现了资源变废为宝,企业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同步发展。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12家,煤矸石发电企业4,煤炭加工企业68家,煤层气生产企业1家。原煤产量5559.4万吨,比1949年增长10.2倍,占全国产量的2.1%

 

 

原油生产从无到有,加工量稳步提高。196312月,黄骅市打出了省内第一口出油井,成为全省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开端,相继勘探、开发的华北和冀东两大油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1986年,全省原油年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1979年原油产量达到1733万吨,创造了全省石油产量的历史记录。随后华北油田开始规律性减产,全省原油产量降至1000万吨以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原油年产量基本维持在500万吨以上。70年来,全省累计原油产量累计超过3亿吨。随着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为石油炼制和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原油加工企业7家,原油加工量1498.5万吨,连续12年超1000万吨。

 

电力发展突飞猛进,发电煤耗逐步降低。新中国成立前,全省发电机组屈指可数,1949年,电力装机容量仅10.2万千瓦,年发电量2.6亿千瓦小时,输电线路415公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力工业不断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省大部分地区建成了以火电为主、热电联产、电源与电网建设配套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企业已达233家,发电量251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连续8年超过2000亿千瓦时。近年来,全省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关停小活动机组,开展“上大压小”配套电网建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发电效率。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火力发电煤耗为307克标准煤,比2007年下降27克标准煤。

 

(二)新能源发展亮点纷呈

 

70年来,  全省能源发展从满足生产、生活基本需要逐步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变。近年来,河北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拓展,新能源快速发展,成为能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力发电快速增长。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风力发电企业69家,风力发电量268.1亿千瓦时,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62.1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45万千瓦,仅次于内蒙古、新疆,成为我国累计装机容量第三大省份,实现了从风电大省到风电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太阳能发电迅猛发展。河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光照资源较好地区。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光电产业,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太阳能发电量持续两位数增长。2018年,规模以上太阳能发电企业68家,比上年增加21家,太阳能发电量47.2亿千瓦时,增长16.1%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农林废弃物直燃发电,合理发展垃圾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2018年,全省生物质发电104.5万吨标准煤,发电量23.9亿千瓦时,城市生活垃圾发电258.6万吨,发电量9.4亿千瓦时。

 

二、能源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一)能源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增速逐渐降低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规模也在不断增加。70年来,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9.3倍,年均增长6.3%

 

2000年以前,全省能耗增速只有1981年、1986年和1993年超过10%2000年以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带动能源消费迅速增加。为解决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矛盾,国家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国务院批准制定和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实施“双百”和“双三十”重点节能工程,全省能源消费增速开始放缓,2006-2010年,能耗增速控制在5%左右。“十二五”时期,随着大气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和煤炭减量替代等政策逐步实施,节能减排深入推进,能源消费持续低位运行。2011-2015年,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速稳定在2%左右。“十三五”以来,全省将节能、削煤、降碳与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相结合,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能耗总量与强度双重控制,能源消费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能源消费总量仅增长0.32%

 

(二)煤炭消费占比逐步下降,能源消费结构日益优化

 

传统能源消费比重降低。1980-2009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85%逐步提高到92.5%2009年之后,煤炭消费占比开始下降,2018年降至84.5%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1980年达到12.9%,随后逐步下降,2018年,石油消费比重为6.5%

 

 清洁能源消费大幅增长。近年来,全省各地强力实施“6643工程”,淘汰改造燃煤锅炉,推进煤改气、煤改电,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消费大幅增长,促进了能源消费的清洁化和多元化。2018年,天然气消费125.7亿立方米,是1990年的20.6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5.5%,比1980年提高3.6个百分点。

 

资源回收利用率水平较高。河北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比较先进,资源的回收利用成为企业节约集约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回收利用4225.1万吨标准煤,能源回收利用率为9.6%。其中,回收利用高炉煤气2906.4亿立方米,回收转炉煤气206.3亿立方米,回收余热余压11903.4万百万千焦。

 

用电量较快增长。大力推动居民清洁供暖,居民用电大幅增加,工业企业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全省用电负荷持续维持较高水平。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366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52.2亿千瓦时,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2505.7亿千瓦时,增长3.3%,工业用电量2467.5亿千瓦时,增长3.3%;第三产业用电量613.7亿千瓦时,增长15.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94.1亿千瓦时,增长13.3%

 

三、节能成效明显,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一)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

 

加大能耗强度监测和考核,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耗强度逐步降低。“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超过20%,“十二五”时期降幅进一步扩大,累计下降25.2%2018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89%,“十三五”前三年累计下降14.6%

 

(二)工业节能深入推进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强重点行业能效管理,有力推动了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工业节能对全省节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8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91%对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下降

 

近年来,全省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不断加强节能技术改造,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2018年,全省278家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统计的45个单耗指标中24个指标同比下降,下降面超过50%。其中,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8.0%,万米印染布综合能耗下降16.1%,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离子膜法30%)下降2.5%,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4.0%,吨钢综合能耗下降3.1%,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8%

 

四、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和谐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不断降低

 

2018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26.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8亿吨,同比下降14.8%;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48.9万吨,比上年下降18.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6.3万吨,下降23.0%;氮氧化物(NOx)排放量96.5万吨,下降8.6%,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45.7万吨,下降12.1%;烟(粉)尘排放总量65.2万吨,下降18.9%,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46.6万吨,下降10.8%;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175.2万吨,增长37.6%,处置量68.8万吨,增长6.6%,综合利用率为70.0%,比上年增长4.4个百分点。

 

(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18年,全省设区市达到或优于Ⅱ级的优良天数平均为208天,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6天,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减少12天。全省PM10平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空气质量为六年来最好。

 

(三)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

 

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2018年累计完成营造林987万亩,占全年计划的107.7%,是近年来完成任务最多、成效最好的一年。其中,人工造林440万亩,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275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72万亩。

 

设区市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达标率100%。全省共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11个,总面积约10836平方公里。其中地表水型水源地16个,地下水型水源地295个。对全省13个重点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施封闭管理,完成隔离防护设施建设。

 

2018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1%。其中,治理废气投资89.7亿元,增长242.0%;治理噪声投资22.0亿元,增长15.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能源发展始终立足于能源资源实际,坚持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力促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