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信息

四十年沧桑巨变 新时代奋楫扬帆——改革开放40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时间: 2018-11-26 浏览次数:?


 

四十年沧桑巨变 新时代奋楫扬帆

 

——改革开放40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新纪元。40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力同心、砥砺奋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燕赵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3689”基本思路,牢牢把握“稳进好准度”工作要求,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加快成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展望未来河北正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奋楫扬帆。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是燕赵大地发生巨变的40年,是河北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经济总量、人均水平、财政实力均实现历史性跨越。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河北按照中央确立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专心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1978年仅为183.1亿元,1991年实现了千亿元的历史性突破;从1992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为标志,全省经济蓬勃发展,2000年突破5000亿元;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确定了翻两番、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全省经济2004年突破8000亿元,2005年跨入“万亿俱乐部”,2010年突破2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复杂局势,科学判断,正确决策,真抓实干,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这一时期也是河北爬坡过坎、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面对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等多重压力,河北上下保持定力、对冲压力,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战胜了挑战,经受了考验,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动力增强、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跃上3万亿元新台阶,2017年达到34016.3亿元,是1978年的44.8倍,年均增长10.2%

 

人均水平大幅提升。1978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仅为364元,1988年突破千元,1996年突破5000元,提前4年实现“翻两番”;2003年突破万元,2008年突破2万元,2011年突破3万元,2015年突破4万元,2017年达到45387元,是1978年的30倍,年均增长9.1%,按美元计价达到6722美元。

 

财政实力显著提高。2017年,全省全部财政收入5086亿元,是1978年的112.8倍,年均增长12.9%。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1978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及人均生产总值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转变

 

40年来,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和供给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由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28.550.521.0优化为9.246.644.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由单一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拓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8%。工业持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8.4%25.1%,比2005年分别提高10.91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0.1%,比2012年下降4.2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新引擎。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和基本途径,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支撑力。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15040.1亿元,是1978年的90.4倍,年均增长12.2%,比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高2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44.2%,比1978年提高2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4年突破50%2017年达到72.1%,比1978年提高53.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跨入由服务业拉动的新时代。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日益发展壮大,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8587亿元,增长13.6%,增速高于生产总值7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2%。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接待人数160.2万人次,1980-2017年年均增长13.5%;国际旅游收入7.6亿美元,年均增长23%

 

1978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    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

需求结构趋于优化。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投资、消费共同拉动。消费需求贡献率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超过资本形成总额14.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产业投资和技改投资较快增长。2013-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2.1%14.3%13.7%,分别快于固定资产投资9.41.61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速创新融合,网上零售额1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城市商业综合体37家,商户总数5831家,实现商户销售额(营业额)158.2亿元。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进入普通家庭,通讯器材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医疗保健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出口结构调整优化。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比重为30.5%,比2001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7%,跃居第四大出口商品。

 

城乡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质量提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加快聚集。2017年,全省城镇人口4136万人,比1978年增加3583万人,是1978年的7.5倍,年均增长5.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15年超过50%2017年达到55.01%,比1978年提高44.1个百分点,实现了由乡村型社会向城镇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型。坚持完善城镇功能与建设美丽乡村“双轮驱动”,促进产业、人口加快集聚,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高。201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1294万人,比1978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8%;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为30.8%,比1978年提高9.7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去产能方面,“6643”工程超额完成,2013-2017年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炼铁产能6442万吨、水泥产能7057万吨、煤炭消费量4400万吨、平板玻璃7173万重量箱。去杠杆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2%,比2012年降低4.2个百分点。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积1056.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2%。降成本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33元,比上年减少0.17元。补短板方面,2013-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31586.6亿元,年均增长18.7%,增速快于固定资产投资5.1个百分点。

 

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河北是农业大省,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生产力得到有效释放,农业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夯实产业基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成,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73.4亿元,比1978年增长69.8倍,年均增长11.5%。粮食产量3829万吨,比1978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1%;油料、蔬菜、园林水果等经济作物产量分别达129.4万吨、5058.5万吨和969.9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4.3倍、8.2倍和11.2倍,年均增长4.4%5.9%6.6%。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较快增长。肉类总产量474.2万吨,禽蛋产量383.7万吨,比1985年分别增长4.5倍和10.5倍,年均增长5.7%8.2%;牛奶产量381万吨,水产品产量116.5万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210.7倍和7.4倍,年均增长14.7%5.6%。农用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580.6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6倍,年均增长5.1%。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5480千公顷、6825.3千公顷和5533.9千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为63.5%79%64.1%,比1978年提高4.960.962.6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共有龙头企业230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6743.5亿元,比1998年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3.6%;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为66.6%,比1998年提高38.2个百分点。

 

1978年以来全省粮食产量(万吨)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改革开放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3757.8亿元,比1978年增长62.2倍,年均增长11.2%,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40.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品种大幅增加。汽车产量130.9万辆, 1978年增长538.8倍;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17997.3万吨、19121.5万吨、24551.1万吨,增长79.9倍、130.4倍和259.6倍;水泥产量8963.5万吨,增长18.3;平板玻璃10648万重量箱,增长31.2倍。成品糖、布、焦炭、纯碱、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步伐,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形成了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为主体、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七大主要行业增加值1122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3%,对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组建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和河北港口集团等一批大集团,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铁路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港口通过能力均居全国前列,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京港澳高速、京台高速、京昆高速和国道G111等重点互联互通项目建成通车,交通运输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出行更加方便快捷。2017年,全省地方铁路营业里程2350公里,是1978年的4.2倍,年均增长3.7%。公路通车里程19.2万公里,是1978年的4.8倍,年均增长4.1%。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31公里,是1993年的32.7倍,年均增长15.6%。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3383.6亿吨公里和1282.7亿人公里,是1978年的21.6倍、10.1倍,年均分别增长8.2%6.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9亿吨,是1978年的49.1倍,年均增长10.5%

 

1978年以来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扎实开展“宽带河北”专项行动,网络覆盖能力持续增强、用户上网速率稳步提升、4G网络建设与发展成效显著。全省年末移动电话用户由1991年的0.1万户增加到2017年的7581.8万户,年均增长54.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10.1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6%

 

能源供应能力增强。2017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6778.5万吨标准煤,是1981年的1.2倍,年均增长0.6%。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形成,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风力发电量25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8%;太阳能发电量37.4亿千瓦时,增长40.2%

 

四、创新驱动成效显著,新动能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动力和活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2017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2亿元,为1996年的47倍,年均增长20.1%R&D经费投入强度为1.33%,比1996年提高1.05个百分点。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研发人员18.6万人,按折合全时当量计算的研发人员为11.3万人年,是2000年的26.2倍,年均增长21.2%。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专利申请受理量61303件,是1985年的252.3倍;专利申请授权量35348件,是1986年的497.9倍;技术市场成交额396.5亿元,是2000年的42.2倍。企业创新活力增强,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创新的企业9126个,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8976个,分别占全部调查企业的37.8%37.2%

 

1996年以来全省R&D经费支出(亿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创业创新热情迸发,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2017年,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达107.6万户,平均每天新设立2949户。新产业加速成长。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55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7%,增加值比重保持在10%以上,高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加快,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等新技术、新材料产品从无到有。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23089.4亿元,2004-2017年年均增长11.4%,增速快于同期生产总值1.4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9%,比2004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出口创汇266.2亿美元,年均增长20.4%;实缴税金3125.9亿元,年均增长20.7%。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民营企业34个,新奥集团、长城汽车、津西钢铁3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五、重大战略实施开创新局面,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了河北发展新纪元。全省上下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战略协议,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全力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交通、生态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日趋强化。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2017年,河北打通“断头路”22条段,总长1400公里。延崇、津石等高速项目开工建设,石济高铁通车、承德机场通航,京张、京沈高铁加快建设。商贸物流总量不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2851.1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8.2%,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大力发展“大智移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太阳能发电,生命健康等产业快速增长。河北从京津引进资金3961.1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总数的62.6%。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启动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部分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各中心城市规模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大气、水、土壤“五十条”等政策文件,率先实行省级环保督察,京津冀地区全年PM2.5年均浓度6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9%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扎实推进。20174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雄安新区组织开展国际咨询、专家评议、咨询论证等系列重大活动,高标准高质量组织新区规划编制,组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中国雄安建投集团,强化土地和房地产等管控,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研究制定支持雄安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1+N”政策体系,启动上游河道综合整治、植树造林等先行项目,京东金融总部、华讯方舟雄安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新企业在新区注册,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进驻雄安新区。

 

冬奥会筹办进展顺利。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权,贯彻“绿色办奥、开放办奥、共享办奥、廉洁办奥”理念,高质量编制张家口赛区场馆和相关建设规划,43个项目开工建设,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扎实推进,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雄安新区与筹办冬奥会带动张北地区发展形成河北发展的“两翼”,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注入了强大发展动能,河北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六、对外开放纵深拓展,全方位开放呈现崭新格局

 

坚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有效吸引外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对外开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有效应对国际市场复杂多变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建立完善对外经贸合作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进出口较快增长。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值498.1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184.5亿美元,出口总值313.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66倍、832倍和112倍,年均分别增长14%18.8%12.9%。对“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出口较快增长。对东北亚2国出口3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3%;对中亚5国出口2.2亿美元,增长32.9%;对中东欧19国出口6.2亿美元,增长16.3%。对俄罗斯、印度、巴西出口分别增长29.7%8.8%30.5%。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与河北省建立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由1978年的73个发展到2017年的200多个。

 

1978年以来全省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利用外资发展迅速。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由1984年的 546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89.4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64.1亿美元,年均增长25.1%。巩固传统优势地区,拓展潜力区域,外资来源地多元化格局日益形成。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58.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4亿美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820倍和630倍,年均增长26.4%22.3%。对外投资力度加大。加快钢铁、建材等优势产能“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成功开启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新篇章。

 

七、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40年,积累了丰富的物质、知识、技术储备,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壮士断腕、重拳出击,持续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集中开展散煤、焦化、露天矿山、道路车辆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17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6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9.8%;设区市达到或优于Ⅱ级的优良天数平均为20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5.3%。造林步伐继续加快,2013-2017年累计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56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7%提高到33%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推进结构、技术、管理节能,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2017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30385.9万吨标准煤,比1980年增长8.7倍,年均增长6.3%。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下降,清洁能源比重提高。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83.7%,比1980年下降1.3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为4.2%,提高2.3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2005年以来,全省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十一五”时期降幅超过20%,“十二五”时期降幅扩大为25.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1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42%,“十三五”前两年累计下降9.2%

 

1980年以来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八、居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40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实施生产扶贫、易地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社保兜底扶贫“五个一批”工程,推进产业、教育、医疗、金融扶贫,实行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脱贫4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84%降低到1.86%,下降7.98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4元,是2013年的1.4倍,年均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48元,是1978年的110.7倍,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1元,是1978年的113倍,年均增长12.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37,比1978年缩小0.05

 

1978年以来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元)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持续调整提高最低工资、职工退休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体工资稳定增长,职工工资待遇持续改善。2017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5266元,是1978年的110.2倍,年均增长12.8%。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活跃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冀战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和成人高等、中等教育等学历教育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为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为126.9万人,是1978年的43.8倍,年均增长10.3%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年,比1982年提高3.6年。

 

1978年以来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017年,全省群众文化机构2431个,比1978年增加2123个;艺术表演团体735个,增加530个;群艺馆、文化馆180个,增加5个;公共图书馆173个,增加131个。文物事业蓬勃发展,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8处,比1982年增加25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2处,增加371处。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9.5万张,是1978年的4.4倍,年均增长3.9%;卫生技术人员42.5万人,是1978年的4倍,年均增长3.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17岁,比1981年增加5.72岁。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3枚奖牌,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获得61028铜,2014年仁川亚运会获得1273铜,2017年天津全运会获得202025铜,超1项世界纪录、破2项亚洲纪录,金牌、奖牌数均创历届全运会最好成绩。石家庄永昌、河北华夏幸福两支足球俱乐部挺进中甲、中超联赛,河北女足进入女超联赛。联合北京市成功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组建冬季项目运动队,冰雪运动大省建设全面启动。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全省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战胜了困难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织的严峻挑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当前,河北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时代承载使命,机遇考验担当。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河北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