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信息

河北现代农业步入新阶段 五大体系建设需加强

时间: 2012-08-30 浏览次数:?

 

  ——2011年河北省现代农业进程监测实证分析

 

  十二五以来,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呈现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发展支撑要素稳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等可喜变化,现代农业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为客观把握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我们运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监测指标体系,采用线性综合评价方法,对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全省现代农业实现程度达60.8%,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已从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阶段进入稳步推进阶段[1],见图1

 

 

  (一)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现代农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在监测评价体系的四个方面中,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是实现程度最高、提升速度最快、贡献份额最大的方面。2011年,全省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实现程度达73.5%,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贡献率达42.3%

 

  第一,农业绩效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绩效水平主要通过耕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投入产出率、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反映。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农业绩效实现程度为77.6%。其中,农业投入产出率实现程度已经达到100%,耕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实现程度为79.6%72.8%58.1%,分别比上年提高12.812.812.5个百分点。

 

  第二,社会发展水平较快提升。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县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万元,比2010年增长18.3%。二是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0元,比上年增收1162元,增长19.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5.2%下降到33.5%。三是农村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城镇人口比重达22.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63.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2011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加快。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程度为49.9%,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贡献额达23%。其中,产业结构实现程度为63.7%,发展方式实现程度为37.9%,分别比上年提高1.05.5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省人均粮食拥有量达439.6公斤/人,实现程度已达100%。二是畜禽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省人均肉蛋奶占有量达169.7公斤/人,实现程度达29.3%。三是优势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实现程度达52.6%

 

  第二,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加快。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2011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程度达82.7%。二是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产品商品率达81.1%,实现程度达79%。三是农产品外向度增强。全省农产品外向度为3.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快速提升。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率达15.7%,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三)发展支撑要素稳定增强

 

  发展支撑要素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全省发展支撑要素稳定增强,科学技术层次综合实现程度达66.4%,物质装备层次实现程度为50.7%。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要素综合实现程度为57%,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贡献额达23.5%

 

  第一,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民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增加,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提高。2011年,全省农民信息化程度达到64.6%,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实现程度达到100%,成为发展支撑要素中提高幅度最大和实现程度最高的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1%,平均每万人拥有农业科技人员数为3.4人,乡村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年,实现程度分别达到63.2%70%45%

 

  第二,现代农业生产物质装备进一步改善。从财政投入看,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财政支农资金达3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从生产能力看,稳产高产田比重达到60.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从农业机械化水平看,全省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5.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从农田水利条件看,全省农业节水灌溉率达到61.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2011年,全省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程度达到57.2%,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资源状况实现程度为50.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环境状况综合实现程度为71.1%,比上年提升15.3个百分点。

 

  第一,农业资源利用情况较好。2011年,全省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6.3%。沼气普及率继续提高,全省沼气普及率为20.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第二,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治理得到进一步治理。2011年,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为89.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业成灾率降低。全省农业成灾率为59.1%,比上年减少4.3个百分点。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全省现代农业实现进程已经超过60%,进入了稳步推进的新阶段,但从监测结果分析,存在城镇化进程缓慢、结构优化升级滞后、发展要素支撑度低等不利因素,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着力解决。

 

  (一)农村城镇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

 

  目前,全省农村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乡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缓慢。2011年,全省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仅为22.3%。在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方面,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实现程度以48.8%的水平,位居各项评价指标的末位,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需要不断提高

 

  近年来,河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伐加快,但仍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入社农户不多、带动能力较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等问题。2011年,全省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仅有241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率实现程度仅为20.5%,距目标值还比较远。

 

  (三)生产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全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畜牧、蔬菜和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较慢,带动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见图2十一五以来,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年均仅提高0.4个百分点。2011年,全省人均肉蛋奶拥有量比十五末仅提高2.2公斤,实现程度为29.3%,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图2

 

  (四)现代生产要素支撑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

 

  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现代生产要素的支撑。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要素虽然逐年增强,但科技水平、人口素质、资金投入、稳产高产田比重等发展支撑要素与目标值差距仍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支撑能力,见表1

 

  表1

 

  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要素实现程度提升速度

 


2005

2009

2010

2011

年均提高百分点

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程度(%

49.6

71.4

66.9

63.2

2.3

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实现程度(%

20

35

40

45

4.2

财政支农资金比重实现程度(%

13.8

81

60.6

53.5

6.6

稳产高产田比重实现程度(%

33.1

17.8

26.9

33.6

0.1

节水灌溉率实现程度(%

19.1

29.3

34

38.1

3.2

 

  一是需要加快发展科技支撑能力。目前全省农业科技水平依然落后于生产需要,主要表现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数量不多、乡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推广应用能力不足。自2009年以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三年下降,2011年,实现程度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每万人中的农业科技人员仅有3.4人,影响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农村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仍未达到高中水平,也客观上削弱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是需要加快提高物质装备水平。近年来,全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但支农资金仍显不足,农业投入的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2011年,全省财政支农资金比上年增长17.1%,低于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增长速度8.3个百分点。财政支农资金比重为10.4%,自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实现程度为53.5%,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耕地质量不高,稳产高产田实现程度仅为33.6%。水资源利用率低,节水灌溉率实现程度仅为38.1%

 

  三、加强五大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省份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五大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壮大三大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棉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实施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战略,培育壮大畜牧、蔬菜和果品三大优势产业,提高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

 

  二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围绕我省一产抓特色战略部署,不断挖掘农业产业内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产业领域,精心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是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突出优势产业,明确功能定位,拓展农产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农业的多种功能。将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产业有机融合,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二)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支撑作用,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培育集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进一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充分运用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手段,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保证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销售网络,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终端的完整农产品流通链条;鼓励扶持现代流通方式的应用,准确掌握国内外市场动态,降低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四)加强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快实现市场品牌化、基地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集约化,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突破。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等社会化服务作用。

 

  (五)加强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金融信贷为支撑,农业保险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综合运用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保险保障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培育多元化农村金融主体,建立有序竞争、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

_______________

  注1:以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综合实现程度将现代农业进程划分为4个阶段:030%为起步阶段,30%60%为加速发展阶段,60%90%为稳步推进阶段,90%以上为基本实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