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发布

科学发展结硕果 和谐建设谱华章

发布日期:2008-03-31 信息来源:河北省统计局综合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07.10.1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主体战略,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扎实推进重点工作,狠抓薄弱环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翻两番,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河北两大主要任务,积极有为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几年间,全省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并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3—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分别跃上7000亿元、8000亿元和10000亿元台阶,2006年达11660.4亿元;2003—2006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1.6%、12.9%、13.4%和13.4%,年均增长12.8%,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部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2006年达1223.5亿元,比2002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2.4%,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均水平实现突破。2003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2006年达到16962元。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供给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农业经济取得可喜成绩。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606.5亿元,比2002年增长26.3%,年均增长6.0%。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获得丰收,2004—2006年分别达到2480.1万吨、2598.6万吨和2702.8万吨,分别增长3.9%、4.8%和4.0%,扭转了自1999年以来连续几年减产的局面。2006年与2002年相比,棉花产量增长56.3%,蔬菜、水果、肉类、禽蛋产量均增长19%以上。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200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与2002年相比,钢、成品钢材、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增长2.4倍、2.4倍、47.0%和1.1倍。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2006年达到3939亿元,比2002年增长60.2%,年均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居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三、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注重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效益、转变增长方式上来,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和带动作用增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贡献突出,2006年实现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3%,比2002年提高4.9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6年,钢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材建筑、食品、石油化工、医药等七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307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5%,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87.1%。特别是钢铁工业,着重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狠抓“品种、质量、整合”和“增高减低、上大压小、扶优汰劣”,加快了优化整合和产品升级步伐,钢材板带比达到53.9%,比2002年提高27.3个百分点,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2%。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能源消耗水平得到控制,200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09%,扭转了“十五”以来的上升趋势。
    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积极有为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全省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投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479亿元。加强对优势主导产业投入。2006年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建材等主导产业投资增速均在46%以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河北一号工程”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邯峰发电项目、黄骅港二期、廊坊大学城、张家口沙电项目、华北电力集团河北北部送变电项目、河北电力公司河北南网送变电项目等投资均在50亿元以上,对拉动我省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电力等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港口、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五、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已占整体经济的“半壁江山”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环境,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8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50%,达50.4%,比2003年提高5.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8%,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缴税收568.7亿元,比2003年增长1.5倍,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6.5%,提高11.1个百分点;完成出口63.6亿美元,增长2.2倍,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9.5%,提高16.2个百分点;就业人员1260万人,增长49.3%,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六、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人缘、地缘和商缘优势,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大开放促进大调整,全省对外开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规模实现突破。2003—2005年,进出口总值先后突破80亿美元、10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2006年达到185.3亿美元;2005年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2006年达到128.4亿美元。2003—2006年,进出口总值和出口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29.1%和29.3%。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由2002年的6.52%提高到2006年的9.36%。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制品比重由2002年的71.4%上升到2006年的85%。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由2002年的10.5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3.8亿美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22.7%。
    七、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达10304.6元,比2002年增加3625.9元,增长54.3%,年均增长11.5%;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2006年达3801.8元,比2002年增加1116.6元,增长41.6%,年均增长9.1%。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43.5元,比2002年增长44.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5.3元,增长69.0%,年均分别增长9.7%和14.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2002年的18.7平方米增加到21.8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4.9平方米增加到29.1平方米。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住房、小轿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河北建设取得新成效
    从2003年起,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农民减负增收等“十项民心工程”,广大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现逐步下降态势,2006年为3.84%,控制在4.6%的调控目标之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扩大。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促进了城乡共同发展,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由2003年的33.5%提高到2006年的38.8%,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积极推进“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一线”领跑、“两翼”齐飞的局面。科技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投入增加,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0.55%提高到2006年的0.66%。2003—2006年获省级登记的科技成果达6127项。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由2002年的47.3万人增加到82.7万人,特别是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循环经济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