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发布会

2009年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统计监测新闻发布稿

发布日期:2011-01-24 信息来源: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097

 

200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城镇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运用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对全省和设区市进行的城镇化发展统计监测结果显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增强,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城镇化发展总体评价

(一)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全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为105.9,综合发展水平比上年提高5.9%。支撑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的六大要素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提高4.3%,社会发展水平提高5.5%,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7.8%,城镇聚集水平提高1.9%,城市建设水平提高6.2%,城市生态环境水平提高10.2%。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生活和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对全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提高的贡献突出,贡献率达61%,其他要素贡献率为39%

(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2009年,全省城镇人口3076.9万人,城镇化率达43.74%,比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超过上年0.19个百分点;有8个设区市城镇化率超过40%,比上年增加1个;有22个县级市和72个县城镇化率超过30%,分别增加1个和19个。

(三)三年大变样取得明显成效。对照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基本目标任务,全省和设区市的部分指标已接近、达到或超过基本目标要求。全省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分别为0.046毫克/立方米、0.081毫克/立方米,灰尘自然沉降量16.07/平方公里,均控制在基本目标之内;全年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34天,比去年增加10天,超过基本目标24天。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4.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0.7%,排水管网密度8.32公里/平方公里,达到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7%,燃气普及率达到97.9%,接近目标要求。加大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建、旧住宅区改善和回迁房建设力度,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屋施工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40.2%42.4%9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完成竣工面积增长46.3%。加大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和街道景观环境治理,城市建设品位和容貌环境进一步提高。从各设区市情况看,秦皇岛、唐山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承德、廊坊、衡水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唐山、邯郸、秦皇岛、廊坊、承德的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石家庄、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沧州、廊坊、衡水的人均道路面积,石家庄、邢台、沧州和廊坊的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目标要求。

(四)区域城镇化发展仍不平衡。秦、唐、沧沿海地区城镇化率达47.8%,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环京津地区城镇化率为43.29%,低于全省0.4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省快0.03个百分点。各设区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差距仍较大,4个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市低于全省水平,但城镇化率差距缩小,高低相差17.57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0.21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发展主要特点

(一)城市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实力继续提升

——经济实力继续提升。2009年,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设区城市完成生产总值5872.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4.1%;人均生产总值达46570元,比上年增加1678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9倍。全部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025.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0.7%;人均全部财政收入8129元,比上年增加45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8倍。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设区城市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10.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0%,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基本保持稳定。

——对外经贸出现下滑。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设区城市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7%;实际利用外资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全省出口总值156.9亿美元,下降34.6%;外贸依存度为11.7%,下降4.9个百分点。

(二)城镇聚集能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城镇吸纳就业水平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带动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2009年,全省城镇人口达3076.9万人,比上年增加148.5万人,增长5.1%,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城镇就业人员1002.8万人,增长3.9%,占全省就业人员的26.4%,提高0.5个百分点。

——经济与人口协调发展。产业调整与人口聚集互动发展,在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城镇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之比为0.72,比上年略有提高。设区城市非农产业就业人员570.8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85.7%,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44.4%,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715.1个百分点。

(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承载能力提高

——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三年大变样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全省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553.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领域取得积极成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交通状况继续改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3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增长5.7%;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1标台,增加1.21标台,增长12.4%。供热、供气、排水能力提高。集中供热面积305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3%;燃气普及率达到97.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排水管道长度13120公里,比上年增长4.5%。节水意识增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连续五年下降,2009年为124.8,比上年下降0.2%

——技术设施保障增强。设区城市年末电话用户达2105.5万户,比上年增长6.3%,占全省的40.9%;每万人拥有电话户数为16629户,增加936户,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倍。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295.7万户,比上年增长14.7%,占全省的56.6%;每万人拥有互联网用户为2335户,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倍,比上年增长14.3%

(四)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在城市空气、水环境质量治理力度加大的同时,加强污染物排放治理和城市绿化工作。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市污水综合处理率为84.6%,提高7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9%,提高1.8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省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7万公顷,比上年提高2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工业烟尘排放量为32.9万吨,下降16.9%;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1.1%,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

(五)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18.3元,比上年增加1277.2元,增长9.5%。收入增长带动了消费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78.8元,增长6.5%

——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在35%以下。住房、小轿车等大额消费和家用电脑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0.1辆、家用电脑57.3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1.7%3.7%;住房保障水平提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9.95平方米,提高0.44平方米

(六)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各领域协调推进

——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投入增加。2009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0万人,比上年增长4.2%;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130亿元,增长19.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76%,提高0.08个百分点。科研成果显著。专利申请量11362件,专利授权量6839件,分别增长24.5%24.4%。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50.8人,增长5.8%;设区城市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97.2万人,增长6.6%。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4%,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文化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设区城市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31.3万册,每百人图书藏量为65.7册。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发展步伐加快。设区城市医生数达6.7万人,增长20.9%,占全省的58.5%,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为52.8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倍。

——社会稳定局面得到巩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省城镇就业人员1002.8万人,比上年增长3.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控制在调控年度目标之内。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为919.7万人、1421.1万人和484.4万人,分别增长6.6%31.2%0.6%

三、设区市、县(市)城镇化发展监测结果

(一)设区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比较

2009年,全省11个设区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廊坊、邯郸、沧州、保定、承德、邢台、张家口、衡水。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廊坊4市继续高于全省,其他7市低于全省。

从反映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的六大构成要素看,经济发展水平前3位为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城镇聚集水平前3位为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城市建设水平前3位为石家庄、沧州、邯郸;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前3位为承德、秦皇岛、廊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前3位为廊坊、唐山、石家庄;社会发展水平前3位为秦皇岛、保定、石家庄。

(二)设区市城镇化率比较

2009年,11个设区市城镇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幅度在0.99-2.38个百分点之间,其中6个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唐山53.42%、石家庄48.62%、廊坊47.29%、秦皇岛47.24%、邯郸45.21%、张家口43.98%、沧州42.01%、邢台41.01%、承德38.64%、衡水38.18%、保定35.85%

(三)县(市)城镇化率比较

县域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2009年,136个县(市)城镇化率居前30位的依次是:邯郸县、任丘市、三河市、唐海县、黄骅市、迁安市、涉县、霸州市、武安市、香河县、泊头市、青县、遵化市、冀州市、清河县、东光县、正定县、万全县、沙河市、涿州市、文安县、栾城县、迁西县、大厂回族自治县、乐亭县、滦南县、玉田县、鹿泉市、宁晋县、孟村回族自治县。这30个县(市)城镇化率均在40%以上。与上年比较,新增加了东光县、乐亭县和滦南县。

县域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在136个县(市)中,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18个,比上年增加1个;城镇化率在50%以上的有9个,比上年增加1个;40%-50%的有23个,占全部县(市)的16.9%,增加10个;30%-40%的有62个,占45.6%,增加9个;20%-30%的有36个,占26.5%,减少17个;10%-20%的有6个,占4.4%,减少3个。22个县级市城镇化率均在30%以上,其中6个市超过50%7个市在40%-50%之间,9个市在30%-40%之间。

深入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举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是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决战之年和实现首个三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落实责任,加大力度,确保取得成效,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注:部分监测数据为年快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