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发布会

2011年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统计监测新闻发布稿

发布日期:2012-09-27 信息来源: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927日)

 

  201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发展取得新成效。运用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对全省和设区市城镇化发展统计监测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综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实力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城镇化发展总体评价

 

  (一)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为108.0,综合发展水平比上年提高8.0%,提高幅度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支撑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六大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比上年提高13.4%,社会发展水平提高4.1%,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16.0%,城镇聚集水平提高2.7%,城市建设水平提高9.2%,城市生态环境水平提高2.1%。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全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提高的贡献突出,贡献率达63.8%

 

  (二)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各地创新发展举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为45.6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有6个设区市城镇化率超过45%,比上年增加1个市;有16个县级市和19个县城镇化率超过40%。沿海和冀中南地区城镇化率高于全省。沿海地区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城镇化率达到47.84%,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4个百分点;冀中南地区城镇化率达到46.05%,高于全省0.45个百分点。

 

  (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在33个城市中(包括11个设区市市区和22个县级市市区),市区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城市是唐山,在200万—300万人的城市是石家庄;100-200万人的有4个城市,分别是邯郸、保定、张家口和秦皇岛,50-100万人的有3个城市,分别是邢台、承德和沧州;30-50万人的有4个城市,包括廊坊、衡水、三河市和任丘市;其余20个县级市均在30万人以下。

 

  (四)区域城镇化发展仍不平衡。11个设区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高低相差1.15个百分点。其中,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廊坊、邯郸5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其他6市低于全省。城镇化率差距有所扩大,最高的市与最低的市相差11.81个百分点,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发展主要特点

 

  (一)城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1/3的经济总量和近50%的财政收入是设区城市创造的。2011年,11个设区城市完成生产总值8217.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占全省的比重为47.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6.1亿元,增长32.2%,占全省的41.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60215元,是全省的1.8倍;人均全部财政收入达10600元,是全省的2.5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2011年,设区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0%,与上年持平,比全省低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0.9个百分点。设区城市非农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4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设区城市实际利用外资2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实际利用外资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全省出口总值285.8亿美元,增长26.7%;外贸依存度为14.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城镇聚集能力增强,产业与人口聚集互动发展

 

  ——城镇人口聚集能力增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向城镇聚集。2011年,全省城镇人口达3301.7万人,比上年增加100.5万人,增长3.0%。设区市市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9.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产业与人口聚集互动发展。在城镇人口加速聚集的同时,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设区城市非农产业就业人员600.5万人,比上年增长2.7%,占设区城市全部就业人员的86.0%,比全省非农产业比重高2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设区城市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45.4%,比全省第三产业比重高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均有提高,二者之比为0.72,比上年有所提高,表明产业与人口聚集的协调性继续得到改善。

 

  (三)城市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继续加大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快提升。2011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7.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9平方米,增长2.8%;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3.55辆,增长13.9%;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24.45升,增长1.2%;燃气普及率达到99.86%,比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

 

  ——技术设施承载能力增强。设区城市年末电话用户达2345.3万户,比上年增长10.7%,占全省的37%;每万人拥有电话户数为16940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9倍。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36万户,占全省的39.7%;每万人拥有互联网用户数为2427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

 

  (四)城市治理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2011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07%;城市污水综合处理率为94.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2.6%,提高2.7个百分点,城市环境治理取得明显进展。

 

  ——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全省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为339天,比上年增加2天;灰尘自然沉降量为12.89/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9.5%。城市公园绿地面积22321公顷,比上年提高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3平方米。

 

  (五)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92元,比上年增加2029元,增长12.5%,增幅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收入的较快增长促进了居民消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09元,比上年增长12.5%

 

  ——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小轿车和家用电脑等商品成为消费热点,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3.3辆,比上年增长87.2%;拥有家用电脑74.7台,增长21.9%。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2.2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9平方米。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省初中升学率为86.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设区城市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03.9万人,增长5.7%,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设区城市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750.5人,比上年增长2.7%。科技队伍壮大,科技投入增加。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0.9万人,比上年增长12.2%;每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8.82人,比上年增长11.6%;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r&d)支出201.3亿元,增长29.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设区城市图书馆图书总藏量992万册,比上年增加110.8万册,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加快6.6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数0.4个,比上年增长8.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2.64%,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设区城市医生数达5.3万人,增长5.1%,占全省的42.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为38.1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倍。

 

  ——社会稳定得到加强。就业形势稳定,201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城镇就业人员达1117.8万人,增长7.1%,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为1059.8万人、1562.2万人和498.7万人,分别增长7.3%2.9%1.1%。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三、设区市、县(市)城镇化发展监测结果

 

  (一)设区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比较

 

  2011年,全省11个设区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廊坊、邯郸、沧州、保定、承德、邢台、张家口、衡水。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廊坊、邯郸5市继续高于全省,其他6市低于全省。

 

  从反映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的六大构成要素看,经济发展水平前3位为唐山、秦皇岛、廊坊;城镇聚集水平前3位为唐山、石家庄、廊坊;城市建设水平前3位为邯郸、秦皇岛、廊坊;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前3位为邯郸、秦皇岛、承德;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前3位为廊坊、唐山、石家庄;社会发展水平前3位为保定、秦皇岛、石家庄。

 

  (二)设区市城镇化率比较

 

  2011年,11个设区市城镇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唐山52.14%、石家庄52.01%、廊坊49.85%、秦皇岛48.45%、张家口46.42%、邯郸45.38%、沧州43.02%、邢台41.84%、承德40.71%、保定40.36%、衡水40.33%。各市城镇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幅度在0.89-1.38个百分点之间。

 

  (三)县(市)城镇化率比较

 

  全省县域城镇化率整体水平得到提高。2011年,136个县(市)城镇化率居前30位的依次是:三河市、邯郸县、任丘市、黄骅市、香河县、唐海县、霸州市、泊头市、青县、迁安市、冀州市、涉县、涿州市、沙河市、清河县、遵化市、东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栾城县、鹿泉市、万全县、文安县、正定县、固安县、孟村回族自治县、辛集市、定州市、高碑店市、怀来县、磁县。这30个县(市)中,有6个县(市)城镇化率在50%以上,20个在45%以上。

 

  县域城镇化率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在136个县(市)中,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仅有17个,在60%以上的有1个,50%-60%的有5个,占全部县(市)的3.7%40%-50%的有29个,占21.3%30%-40%的有66个,占48.5%20%-30%的有33个,占24.3%10%-20%的有2个,占1.5%。在22个县级市中,有1个市超过60%2个市在50-60%之间;13个市在40-50%之间;6个市在30%-40%之间。

 

  2012年,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决策部署,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加快产业聚集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有力支撑。